Join ISP
置顶

第十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Source:胡琳Updated:Aug 30,20250

第十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2025年8月25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会以“迈进数智化时代的古地理学与沉积学”为主题,聚焦新时期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挑战,深入探讨了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在数智化时代的发展方向,交流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研讨了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数智化转型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第十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副校长鲍志东教授主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贵文教授致开幕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副校长张红艳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学会工作处处长郭盛先生代表学会致贺辞。

鲍志东教授

王贵文教授

张红艳副校长

郭盛先生

会议设置了“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研究新进展”、”储集层沉积控制与古地理研究新进展“、“数智化技术在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多个核心模块,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本次大会共有17个大会报告、15个专题分会场,200余场口头报告、70余篇展板展示,摘要300余篇,共迎来近400位参会代表。参会人员层次较高,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占三分之一,博士后研究人员、中级职称者占三分之一,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占三分之一。

大会报告环节汇聚了我国古地理学与沉积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朱筱敏教授以《迈进数智化时代的古地理学与沉积学-赋能中国非常规能源创新勘探》为题,深刻阐述了数智化技术对古地理学的重塑作用,为非常规能源勘探提供了新范式。柳永清教授系统重建了温室气候背景下中国北方中生代陆相沉积-古地理演化过程,为深时气候-沉积响应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吴胜和教授在《多尺度的古地理学:思考与展望》中,从理论层面拓宽了学科研究的维度和视野。

朱筱敏教授

柳永清教授

吴胜和教授

在能源地质与非常规油气研究领域,众多专家带来了创新性成果:朱如凯与刘显阳教授团队分享了陆相页岩沉积学-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新认识;刘树根教授揭示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含海泡石层系的特殊沉积特征与古地理意义;胡宗全教授深入探讨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细粒沉积与页岩气勘探的成因联系;邵龙义教授阐释了煤中惰质组的深时生态系统意义;匡立春教授提出了煤岩气作为新兴油气资源的重要价值;唐勇教授分析了玛湖风城组全粒序沉积与油气藏有序共生机制;曾联波教授揭示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裂对缝洞储层的差异控储机理;操应长教授探讨了含油气盆地物质调配与超深油气储层形成机制;许红教授解析了东海沟弧槽坡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成藏规律。

刘显阳教授

刘树根教授

胡宗全教授

邵龙义教授

匡立春教授

唐勇教授

曾联波教授

操应长教授

许红教授

在矿产资源研究方面,余文超教授阐述了中国铝土矿成矿环境与物质来源,拓展了沉积矿床的研究深度。在大地构造古地理领域,何登发教授重建了中亚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演化过程。在沉积学理论方面,何幼斌教授对深水沉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屈红军教授揭示了陆架边缘迁移轨迹、斜坡地形与海底扇类型耦合关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赵晓明教授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沉积地质研究:前沿进展与挑战》中,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沉积地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科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指引。

余文超教授

何登发教授

何幼斌教授

屈红军教授

赵晓明教授

学术会议开得十分成功,与会代表与报告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地理学与沉积学研究的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度融合,二是传统地质学与数智化技术的交叉创新,三是多学科、多尺度的综合研究趋势。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科理论的发展,更为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出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大会设立了十五个专题研讨会,涵盖了沉积学进展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与环境、沉积地球化学、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等多个传统优势领域,同时重点关注了深层、深水、非常规储集层等前沿方向。特别是在数智化技术应用方面,地震沉积学、测井沉积学、沉积构型表征与建模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等专题讨论尤为热烈,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地质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热烈参与讨论的学者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研究内容更加深入,从宏观古地理重建到微观沉积机理研究,体现了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二是技术创新更加突出,数智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研究范式;三是应用导向更加明确,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需求;四是青年学者表现活跃,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邵龙义教授主持。闭幕式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宣读了青年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并颁奖,获奖者代表发言及作大会学术报告;二是《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的期刊宣讲;三是会旗交接仪式及下届会议承办方云南大学的宣讲与向学者发出邀请。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大会的成功召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所有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积极提交论文摘要的作者、各位专题召集人和主持人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与服务,特向会务团队与志愿者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也特别感谢各合作单位在承办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协助!

 第十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大会将由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承办,我们坚信,下一届大会在云南大学的精心筹备下,必将再创辉煌!

 2027年,让我们相约祖国的春城昆明,相见于美丽的云南大学!